医学研究证实肺癌的发生是因为体内几十种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发生突变的累积,加上环境致癌因素的刺激造成。人体中某些基因与治疗肺癌的靶向或化疗药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对这些特定基因进行检测,简单的说就是提取被检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细胞或癌性胸腔积液,经提取和纯化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基因状态即可预判出患者对于各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而提高抗癌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陪绑治疗和过度治疗。

       一、在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前,应首先进行针对相应的基因检测

目前,肺癌化学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仍然偏低,以往按照临床经验选择化疗药物,许多肺癌患者并没有从中获得临床获益。现在通过对肿瘤活检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病理标本进行肺癌相关基因检测,如EGFR、K-RAS、ALK、ERCC1RRM1等基因,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再选择哪一种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从而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靶向治疗之所以称为靶向,就是因为这类分子靶向药物在研发设计时就是有针对性地只杀灭肿瘤细胞,避免误伤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根据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高度选择性治疗或者说是精确治疗。所以,在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前首先进行针对相应的基因状态的检测尤为重要。临床研究证实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EGFR-TKI靶向药物如易瑞沙、特罗凯或凯美纳时,其有效率较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疗效要提高十几倍。通过肺癌相关基因检测后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使得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个体化救治,而对于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则避免陪绑治疗或过度治疗。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和临床广泛应用,使得更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模式已经转换成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治疗模式,每天在家服用药物既可以有效控制肺癌,使我们一直倡导和期盼的让肺癌患者有尊严地接受治疗、有质量地带癌生存的愿望成为可能。

 
     二、每次癌症耐药或肿瘤复发都应该做一次新的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并不是只做一次就足够。如果肿瘤复发,可能需要二次基因检测,因为复发的肿瘤可能出现新的突变。知道到底哪里不一样,对指导新的用药方案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使用易瑞沙的EGFR突变肺癌患者,平均一年左右会产生耐药性。其中一半患者是由于EGFR基因出现了新的T790M突变,如果二次基因检测发现了这种突变,就可以使用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奥希替尼(AZD9291)。但如果是其它突变,比如c-Met基因扩增,那就得考虑别的疗法了(针对Met的药物目前仍在临床试验中)。这就是二次基因检测的用意所在。

从理论上来讲,每次癌症耐药或者复发,都应该做一次新的基因检测。由于种种原因,这在临床操作上还有很大的困难。

 
三、基因检测既可手术或穿刺活检又可通过抽血进行“液体活检”

经典的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肿瘤组织来完成的。组织来源主要是两类:用手术过程中得到的肿瘤样品、专门穿刺活检的样品。

无论手术还是穿刺,尤其面对复发肿瘤的时候,有时并不合适。比如,骨转移或者脑转移的复发肿瘤,几乎无法手术也无法穿刺。如果取不到肿瘤样品,还能做基因检测么?当然可以!这时就要请上颠覆性的新技术“液体活检”了。液体活检就是通过对血液中癌细胞的“蛛丝马迹”进行分析,判断癌症基因特性的黑科技。其优势是无创、风险小、可反复多次取样。目前有种主要方法:一是分析血液中存在的癌细胞,二是分析血液中存在的肿瘤DNA。无论是跑到血液中的癌细胞,还是释放到里面的突变DNA,都是癌症本身的代表。因此,通过分析这些“蛛丝马迹”,我们就能推断出癌症本身的特性。

肺癌基因检测中,尤其是二次基因检测,“液体活检”的应用越发普遍,用于确定基因突变并指导用药,实时监控治疗效果,提前判断是否换药,是否有复发等。

      四、请记住:癌确诊后,首先得做基因检测

只有了解对手,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基因检测就是了解癌症这个对手的重要手段。基因突变类型对于靶向药物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最初诊断,还是复发,基因检测经常能帮助优势治疗方案。

除了肿瘤细胞,未来基因检测还会包括免疫细胞,肠道微生物群等。这些系统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息息相关。

通过基因测序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最优化治疗,让我们离“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这个目标更近一步。